病徵與症狀


雖然病徵與症狀提供了不少病症的資料,但平衡訊號錯亂這個診斷是確立於機械原因所引發不正常的肌肉張力或姿勢的關係上。

平衡訊號錯亂引起的病症是非常廣泛。隨年齡的改變出現不同症狀及健康問題,平衡訊號錯亂對身體、心理、人際各方面都有影響。關鍵因素是它形成時病者當時的年齡及它存在了多久。年齡越幼,影響越廣;存在越久問題越複雜。


1. 第一年(幼兒)

嬰兒受到產傷可能未被發現,或被忽略或被輕率處理,導致嬰兒大腦的成長過程受到障礙,不單止當時不適,還影響以後的健康狀況。這症狀被稱為 KISS (Kinematic Imbalances due to Suboccipital Strain)

  • 頸側曲或後反
  • 煩躁不安
  • 吞嚥問題
  • 不均勻的動作發展

如果第一年艱難地度過,以後三年相對是比較平靜。


2. 第二至第四年

病徵通常會在一兩年內自然消失,使家長誤以為子女已經自然康復。實際上不同的病徵會在日後不同成長階段出現,形成 KIDD (KISS-Induced Dysgnosia and Dyspraxia)。


3. 第四至第六年

KIDD 症狀

  • 動作笨拙,動作發展緩慢
  • 和其他小朋友相處固難
  • 睡眠問題

4. 入學年齡

KIDD 症狀

  • 缺乏精細動作技能,繪畫及寫字困難
  • 缺乏整體動作技能,在運動時表現出身體不協調
  • 不能安坐,集中困難
  • 頭痛

有些兒童被診斷為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ADHD), 或稱為注意障礙 (ADD), 輕微腦損傷綜合症 (MBD)...


5. 青春期前

KIDD 症狀:

  • 社交困難
  • 無能力及不願意達成學校的要求
  • 頭痛

6. 青少年、成年

  • 疼痛:頭痛、頸痛、腰背痛、腹痛、關節痛、四肢痛、坐骨神經痛、等等
  • 姿勢:側頸、突頭、寒背、高低膊、八字腳、入字腳、身體重心改變,如傾前、仰後 或側移
  • 平衡:暈浪、作嘔、頭昏眼花、容易跌倒
  • 視力:眼力疲勞、視力模糊、複視
  • 聽覺:耳鳴、聽覺問題
  • 骨骼:脊骨側彎
  • 本體感覺:動幅障礙、身體失辨症、身體形象缺失
  • 關節:顳頜關節綜合症、頸硬、容易扭傷
  • 肌肉:輕度癱瘓、四肢不靈
  • 血管:手腳皮膚感覺異常、雷諾氏現象
  • 心臟和循環:假性心绞痛 ( 頸因心绞痛 )、心跳過速、昏厥
  • 呼吸:呼吸困難、勞累
  • 生殖:經前症候群 (PMS), 痛經,慢性骨盆腔疼痛 (CPP)
  • 其他:精神不集中、善忘、衰弱、無力、書寫障礙、閱讀障礙、廣場恐怖症、焦慮、沮喪、左右空間定位問題

7. 中年及以後

以上的成年症狀繼續轉差, 脊骨及其他關節的退化加劇。


平衡訊號錯亂所引致的病症不能詳述,但是這些病症及症狀的原因很多,平衡訊號錯亂衹是一個其他醫療專業人仕都未有聽聞過的原因。所以平衡訊號錯亂這個診斷必須確立於機械原因與所引發不正常的肌張力或姿勢的關係上。

早期檢測及調校平衡訊號錯亂使到身體和心靈在人生任何階段都健康。



往上頁符號
往下頁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