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疼痛概念


疼痛是真實的。

沒有人想要疼痛。這是可以理解的,雖然疼痛是不舒服的感覺,它對我們的生存有無比的重要。按理來言危疼痛經歷是正常的,它是大腦對一個已判斷為危險情狀所作出的最佳應對。這是我們的損傷預警系統。


傷害感受系統

偵察

這危險警報系統有非常專門的傳感器—--去偵測機械(強壓力或擠壓)、溫度(熱或冷)、化學(過敏原或由細胞釋放的物質)的變化。這些傳感器,連同眼睛(光),耳(聲音和重力)和鼻部(氣味)的傳感器,是防範潛在損害的第一防衛線。

火災報警系統

Alarm system: Black Jack, Shutterstock.com

煙霧探測器

Smoke detector: via Wikimedia Commons

IP攝像機

IP Camera: Intellinet Network Solutions, Wikimedia Commons

火災報警拉站

Fire alarm pull station: KMJ, Wikimedia Commons


過濾

該傳感器的信息由特殊的神經細胞上傳到大腦提供的只是一波神經脈衝電波。密集訊號的發放也並不顯示疼痛是會產生的。

數碼濾波器

Data filter: phipatbig, Shutterstock.com

在下列情况下,信息將會在脊髓內被廢止:

  1. 來自相同部分的其他本體感受訊號的數量是正常或增加,顯示出本體運作正常;

  2. 大腦判斷發出警號不利於生存。

這過濾系統通過消除「噪音」為大腦提供了組織內發生事情的清晰畫面。

神經脈衝圖

Nerve impulse: Chris 73, Diberri, tiZom, Wikimedia Commons


組織
寫作劇本

Scriptwriting: Wikimedia Commons

雖然這些畫面顯現有問題發生,但如果大腦認為它是沒有危險,便不會引起疼痛。大腦根據收集得到的所有信息,從自已的個人學習的經驗及繼承遺傳的經驗,去構造一個入情入理的故事。

恐懼,憤怒和悲傷這些情緒,影響故事的激烈程度好像擴音器的加強音量。然而,即使沒有損害信號輸入,只是用思想也可以寫出可信的劇本。

多具電話

Phone icons: alexwhite, Shutterstock.com

所有緊急應變系統都不斷地警覺,並根據情況作出反應。

即時應變小組的成員:

  • 交感神經系統——增加心臟率、提高警覺、出汗
  • 運動系統——逃跑、搏鬥、保護受損地方
  • 內分泌系統—— 調動能量儲備、降低消化和生殖活動
  • 疼痛系統——激勵逃脫、並尋求幫助、吸引注意力

恢復操作小組的成員:

  • 免疫系統—— 打擊入侵者、敏化神經元、產生高熱、使睏倦幫助康復
  • 副交感神經系統—— 滋養細胞、組織癒合

發放

如果這個故事不能人興奮,所有活動繼續如常。如果有一個可怕的場景,警笛便會響起和疼痛便會出現。「酸痛」「撕裂」「弸緊」的感覺會因應故事內容創做出來。經歷到的疼痛和組織損傷程度沒有任何關係。

我們就這樣將這個故事演活了。

預警警報

Sirens: Grimgram, Shutterstock.com

 


疼痛的類型

  1. 傷害性疼痛是一個預警保護系統,主要是去偵測壞損或傷害性刺激。但需耍以強烈刺激才能觸發。

  2. 炎性疼痛也是一種保護。它以提高感官靈敏度去阻止身體接觸和運動,從而幫助於受傷體位癒合。例如燒傷,痛風,類風濕關節炎等。

  3. 病理性疼痛是沒有保護作用,衹是神經系統的不正常運作。是神經系統患病的狀態,而不是其他疾病的症狀:
    • 因神經損傷—--神經性疼痛,
    • 因功能改變—--功能性疼痛,引發纖維肌痛,腸易激綜合症,緊張性頭痛,顳下頜關節病,間質性膀胱炎,等等,這些問題可能導致患者尋求脊科醫治。

如果疼痛是一個火災報警器,傷害性疼痛就只能通過強熱觸發,炎性疼痛可被溫暖激活,而病理性疼痛是假警報—--由系統本身的故障引起。

 


疼痛過度敏化

疼痛過度敏化可能是一種適應性的反應或是適應不良。受傷後的極度痛楚有助警示我們不要移動或觸摸受損組織,直到修復完成。如果它在損傷已經癒合後或沒有任何傷害發生的情況下持續,它沒有為我們提供任何好處,衹是神經系統的病理變化的一種表現。

機制

身體有兩種機制去增加神經細胞的興奮性及敏感度:

  1. 外圍敏化 - 發生在損傷和發炎組織的位置。例如:一個正常溫暖的刺激如淋浴時的水射到曬傷的皮膚時也產生灼熱感覺。

  2. 中央敏化 - 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內,從而使正常的輸入也引起不正常的反應。例如:當偏頭痛發作時,梳刷頭髮往往也產生痛苦的;在神經損傷後,在肌膚上吹氣也會產生難以忍受的燒灼痛楚感覺。

    中央敏化發生於慢性疼痛綜合症:像纖維肌痛、骨性關節炎、肌肉骨骼疾病和疼痛過度敏化、頭痛、顳下頜關節疾病、牙科疼痛、神經性疼痛、手術後疼痛、頸傷後症候群、外陰痛、多發性化學敏感、和內臟疼痛過度敏化病症,如過腸過敏綜合症、膀胱過動症,以及焦慮、驚恐發作、抑鬱。


這個疼痛形成模式闡釋了中樞神經在反常痛苦感覺和慢性痛症所扮演的角色,及說出傷害感受線路除了產生疼痛外,更通過自律神經、內分泌、免疫、運動等各神經系去影響整個人包括內臟。由此可見,如果這條線路運作不正常,必然誘發其他系統出現健康問題。



往上頁符號
往下頁符號